性別的社會凝視與視覺再現
漢斯.馮.亞翰 酒神、豐收女神與小愛神 約1600
油彩畫布 163×113cm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源自基因的性別常被視為天生屬性,人們因此容易忽略文化習俗對於性別氣質的形塑。後天經過社會化養成的社會性別(gender),與先天的生理性別(sex)雖然高度相關,卻應加以區分。主流的性別價值不只滲透於日常,也再現於專門的文化實作。藝術的兩性差別待遇並不少見:女性進入藝術界的限制、傳統繪畫呈現的性別形象,皆體現社會對於兩性約定俗成的看法。視覺藝術再現的性別圖象,更進一步反過來深化兩性刻板印象,穩固性別的意識型態。
丟勒 描繪斜倚婦女的男人 約1600 木刻版畫 7.7×21.4cm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男性視角的性別觀看
傳統的性別觀念期待男性具備陽剛特質,女性則溫柔婉約。父權體制下男尊女卑,兩性的強弱不只被當成先天的差異,也形成了強者應保護弱者,男性掌控、女性臣屬的思維。在精緻文化裡常可見到性別階層以文采及美化的方式加以包裝,例如祝賀生男生女的弄璋╱弄瓦之喜,實為高貴禮器(璋)與陶製紡輪(瓦)的區別:男人做高官,女人做家事。又如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所繪製的〈荷拉斯兄弟的盟誓〉,宣誓的陽剛勇士與一旁垂首哭泣的婦女形成強烈對比。性別角色的劃分看似相互輔助,卻掩蓋了不平等的關係。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裡提出:「男人的存在取決於他能許諾多少權力,女人的存在取決於她能成為怎樣的景觀。」這種「男人行動,女人表現」的社會風度差異,使得女性不自覺將男性的眼光內化成自我的審視者,並將自身置於被審視的位置。西方繪畫史中女性被定位成一種景觀本為傳統,裸體畫更是一典型的藝術形式;既然作畫者與觀畫者多為男性,女性裸體畫的存在遂滿足了異性的觀看慾望。男性做為主體(subject),女性成為客體(object),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在性別意識型態的籠罩下得到掩護。女神的裸體畫更藉由主題的神聖性,淡化男性窺探女性身體的道德質疑。德國畫家漢斯.馮.亞翰(Hans von Aachen)描繪的女神甚至不望著畫中的男性對象,而是轉身凝視畫框外的觀者。丁托列托繪製的〈蘇珊娜與長老〉,透過畫中蘇珊娜的顧影自憐,正當化美麗女子「想當然爾」所能引起的誘惑。當道視覺藝術的主題、結構及手法,是主流論述的圖象化,視覺敘事在美學的加持下,甚至科學理性的護航下獲得合法性,成了眾人合理欣賞的對象。例如丟勒(Albrecht Dürer)的〈描繪斜倚婦女的男人〉。優勢階級的凝視於圖象的再現不只呈現出性別議題:19世紀浪漫主義流行於歐洲之際,正是西方殖民主義在全球擴張的同時。殖民主義借助浪漫主義美學,美化西方人在「落後地區」的冒險征服行動、更顯出充滿偏見的東方主義。例如德拉克洛瓦許多描寫北非和波斯的畫作,即以歐洲強權的目光看待其他世界,涵蓋性別意識的作品包括後宮女人、〈寓所內的阿爾及利亞女人〉等。畫家藉著美學之名及貌似中立的角度,展現東方女性順從、適合做為情慾對象之特質,不啻統合了歐洲白人、男性與階級等優越視角。
德拉克洛瓦 亞伯拉罕.班奇莫之妻莎達與他們的女兒蒲雷西亞達
1832 水彩、素描、橫紋紙 22.2×16.2cm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女性能否擁有自身的凝視?
早在女性主義於19世紀逐步轉為有組織的社會運動之前,藝術史上不乏女畫家以女性為主體的畫作,只是為數稀少,或往往被歷史所略過。當代藝術之前的女畫家所呈現的女性凝視或可分為幾類:首先是「呼應父權體制的古典閨秀派」,可謂男性視角的複製,保持重男輕女社會裡女性端莊優雅的姿態,例如安潔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雖然身為1768年在倫敦成立的皇家藝術學院的兩位女性創始人之一(另一位是瑪麗.莫瑟〔Mary Moser〕),她仍受限於無法在男性裸體模特兒面前素描等不公待遇。學院體制是鞏固性別價值觀的機構之一,憑著自身的權威,設立入學性別、學習方式和創作主題等多面規範,教育制度向來是意識型態再生產的主要體制。其次是「控訴父權的女性仇視目光」,最典型者當屬17世紀義大利女畫家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曾被藝術家父親的同儕性侵卻有苦難伸的她,所描繪的〈蘇珊娜與長老〉與前述丁托列托的構圖與氣氛大異其趣。真蒂萊斯基的手法充滿對好色男性的強烈拒斥,而〈茱蒂絲斬首荷羅芬尼斯〉的女英雌形象,無疑是所有描繪茱蒂絲圖象當中最為孔武有力的一幅。然而,即使透過如是的視覺再現能夠一吐委屈,她在現實生活裡依然必須承受優勢菁英男性的欺凌。第三種女性自身凝視的再現,出自「表現式的女性自覺目光」。進入現代主義階段之後,隨著科技文明急遽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變遷,婦女參與公共領域的機會漸然增加,挑戰男性美學典範的女藝術家不讓鬚眉。(全文閱讀533期藝術家雜誌)
安潔莉卡.考夫曼 休.摩根夫人與女兒 1766-1776 油彩畫布 63.2×76.3cm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藏
【十月專輯│被再現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