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中證明存在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
在烏菲茲美術館二樓廊間,他靜靜地眺望遠方的老橋,夕陽餘韻從窗與窗間縫隙透進廊間,灑落在那布滿肌理與鏽鐵細紋的肌膚上。時間在他身上似乎被凍結了,如同佛羅倫斯這座城市一般,街角與屋宇緊抓著黃金年代的影子不放,每個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彷彿都像是穿越時空之人。那些文藝復興的鬼魂哪,仍遊蕩在蜿蜒的巷道小徑,在你我耳邊訴說著人的意志,歌頌著美的崇高⋯⋯。
安東尼.葛姆雷 另一個時間Ⅵ 2007 鑄鐵 191×59×36cm 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展場一景
(Photo: Ela Bialkowska, OKNO STUDIO)Courtesy GALLERIA CONTINUA, San Gimignano / Beijing / Les Moulins / Habana ©the artist
靜靜地站立在人群間,佇足於裸白雕塑旁,這尊一比一真人尺寸的鑄鐵人像是安東尼.葛姆雷的作品〈另一個時間VI〉。這是他在烏菲茲美術館個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雕塑之一。我看著觀眾來來去去,不論是因好奇而觸摸人像或者完全無視其存在,這些來自觀者的反應皆是藝術家期望的互動。事實上,這樣互動關係不僅存於作品與觀眾間,更可見於作品與城市文化、歷史和文藝復興大師作品的對話。
上至下:安東尼.葛姆雷〈轉向Ⅱ〉、〈集中Ⅱ〉、〈堆疊〉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展場一景
2015年,葛姆雷的作品第一次來到佛羅倫斯,他將一百多件人形雕塑放在歷史悠久的美景堡(Forte di Belvedere)展示。這座建於16世紀的城堡四面有青山環繞,遠眺聖母百花大教堂,將整座璀璨城市的風光盡收眼底,葛姆雷以「人」為題,傳達他對人類進步與發展的雙面省思。2019年春天,葛姆雷來到收藏文藝復興傑作的烏菲茲美術館。在這座齊聚波蒂切利、達文西和拉斐爾的藝術聖地,葛姆雷的雕塑如何與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對話?想向我們傳達的理念又是什麼?
安東尼.葛姆雷 沉積Ⅳ 2018 不鏽鋼塊 22.9×205.2×61cm 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展場一景
(Photo: Ela Bialkowska, OKNO STUDIO)Courtesy GALLERIA CONTINUA, San Gimignano / Beijing / Les Moulins / Habana ©the artist
今年2月26日至5月26日舉辦的「安東尼.葛姆雷:Essere」由烏菲茲美術館館長艾克.施密特(Eike Schmidt)與著名藝術史學家馬克斯.塞德爾(Max Seidel)聯合策展,囊括十二件材料與規模各異的葛姆雷作品,分別安排在樓頂上、廊間,以及一個由六座石柱支撐、不具隔牆的獨立拱形空間中展出。葛姆雷將展覽以義大利語命名為「Essere」,可譯為「存在」。藉由暗與明、實與虛以及材料的堅實與柔軟,試圖在空間中探索身體,亦探索做為空間的身體,探問「什麼是存在?我們如何存在?」
安東尼.葛姆雷 視界 2012 玻璃纖維 197×58×31cm 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展場一景
(攝影:戴映萱)
我們「為何存在」、「如何存在」的提問到了當代仍然迫切,尤其在感受逐漸麻痺的數位時代,葛姆雷所提出的問題顯得更加緊要,不論是站在烏菲茲美術館頂樓鳥瞰領主廣場(Piazzadella Signoria)的真人大小人像〈視界〉,抑或平躺於古希臘雕塑〈沉睡的雌雄同體者〉旁的幾何塊狀人像〈沉積IV〉,葛姆雷的雕塑始終源自肉身,但在不同塑造過程後以多重形式來到佛羅倫斯,帶領我們穿梭回那人文主義興起的黃金年代,反思人的本質、人在世間的存有狀態與周遭世界的新關係。(全文閱讀534期藝術家雜誌)
【11月特別報導│安東尼. 葛姆雷】
一段私密的閱讀:林中樹、身體、脆弱與空間——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東尼.葛姆雷回顧展
靜默中證明存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Essere」
跨越時間之河的親密交流——希臘提洛斯島安東尼.葛姆雷個展「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