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間成為異人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
等待是一種無邊無盡的等待,一種意料之外或不復殷盼的等待,或甚至是以一種毫無保留的好客之道來招待那不期然的、正來臨的他者,不求回報,並且不求其承擔邦國的倫理秩序。⋯⋯為著這種陌生的它、他或她,我們必須留置空間,以追憶希望——而此正是「幽靈性」的棲所。——德希達(Jacques Derrida),《馬克思的幽靈》
且讓我們拋下1990年代西方左翼知識份子對馬克思的哀悼,忘卻也許永遠不會降臨的彌賽亞,回到危機四伏的此刻:資本主義正失控地遍地擴張、新保守主義扼著少數族群的咽喉、監控網絡無孔不入地滲透、自然生態難以挽回地傾向毀滅⋯⋯,我們還能從何處脫身?早在廿年前,德希達即已提出了解構國族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新國際」想像,以此穿透各種共同體,留待救贖來到。救贖仍未降臨,人們也已無法相信能夠等到救世主;至今仍盼待著的希望,更可能來自遠方的陌生來客,那沒有歷史、沒有身分,帶著無法辨認的面孔、操著無法理解之語言的外邦人。
李禹煥 關係項 鐵板:99.5×110×3cm、140.5×160.2×3cm;
石頭:42×圓周161cm、21×圓周42cm×3 於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場一景 (攝影:許楚君)
有別於近期多數直接回應生態、難民、戰爭等議題的國際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2019年亞洲雙年展(以下簡稱「亞雙展」)以「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為題,透過此一特殊的取徑回應今日亟待解決的命題。此次由分別來自台灣與新加坡的藝術家許家維、何子彥擔任共同策展人,延續著他們一貫的清晰論述風格,在展覽概念成形的初始階段即已提呈出極為完備的概念。亞雙展的主題以日本思想家折口信夫所提出的「稀人」——帶著禮物遠道而來的神明——衍生出「異人」的概念,複數的異人如同未知世界的中介者,將人們引渡到迥異於既存社會的地域,撼動原有的邊界線,由此重新審視自我。
四處遊牧的來客挑戰的正是以平地為中心的現代國家制度,由此策展人以越南中部至印度北部、地形崎嶇的廣大高地贊米亞(Zomia)以及太平洋與南中國海之間的邊緣海域蘇祿海(Sulu Sea)畫出一道垂直力場,帶著觀者離開平地,遠至少數民族、海盜、毒梟、被遺忘的游擊戰隊等邊緣份子群聚之地,逃離國家的限制與壓迫,重新想像一種生存的可能。同時,展覽也躍離地表,藉由地層下的稀土礦物以及由之生成的數位雲端拉出橫向維度,進一步導向「非人」的時空尺度與視野,與「山」、「海」共構矩陣,拉撐出中央的「空無」(Void)。這個以陌異的雙重維度創造出的空間既反映著信仰崩解、動盪不安的現狀,同時對應著亞洲思想體系中「空」、「無」的積極意義,做為所有可能性的生發之處。一如策展人所言,空無的存在正是要向觀者提問:如何創造性地思考「空無」,以及如何在「空無」中創造性地思考?
王思順 啟示 2015-2019 石頭、鐵、銅、光敏樹脂、聚苯乙烯、鋁 尺寸依場地而定
於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場一景(攝影:許楚君)
這幅由縱向與橫向力場構成的矩陣,為此次展覽架構起十分清晰的輪廓,成為展出作品重要的對話基礎與參照系統。這樣的架構並不具線性邏輯,也並非堅固的理論模型(即便仍難以免除理論先行的疑慮),也因此雖然策展人似乎為展覽提供了相當明確的論述,並且透過李禹煥的作品與協同研究者林怡秀所做的腳註在空間中形成清楚的節點與章節,彷彿提供了充分而完整的框架與路線,給予觀者各種安全的詮釋軌道,作品仍以迥異的個性各自為政,形成無法完全嵌合的崎嶇景觀。觀者必須探進每個展間的底層,並且反覆來回走動、對照註腳,才可能真正觸及作品的複雜脈絡。來自十六個國家、卅位藝術家的作品無法完全被收整、歸類、化約,一如贊米亞的破碎地形,不存在解讀的捷徑。
山與海之間的叛徒們
展覽依循著前述的矩陣,以四個章節劃分展場,每個章節都透過裂解「人」的定義召喚遠方不可知的「異人」:一樓的第一與第二展區呈現「山」、「海」、「雲」、「礦」等非人維度,如何經由錯雜途徑參與了人類歷史;二樓的第三、第四展區則將眼光轉向「人」的形變,藉由對既有認同框架的超越,甚至探究人與物間的轉換,挑戰大寫的「人」所框限出的價值體系。無論是雲端與礦物所打開的非人尺度,或者是回訪過去、重新探究框架重重的歷史叢結,所有的嘗試似乎都在仿擬聚集於贊米亞與蘇祿海的「叛徒」們,逃離固有的制度、規範與認同,甚至從遠方拉扯、撼動平地國家的根基。
武基爾.蘇亞迪(Senyawa) 犁 2012 由舊的瓜哇木耙改裝的樂器 158×325cm
於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場一景(攝影:許楚君)
於是我們可以看見王思順從世界各地收集近似人類形象的石頭,並以人造材質放大複製,原件與複製物衝突地並置在同一個空間中,交疊著迥異的形態、紋理、人文象徵甚至時間感,由此模糊自然與人造的想像;並置的石頭亦如同消弭的疆界、被打亂的地層,匯聚著來自各方、奇形怪狀的存在。同時亦可看見武基爾.蘇亞迪(Wukir Suryadi)的〈犁〉如何以改良的農具拼湊手工打造的竹矛、動物皮革與鋼弦,組構出混種變形的樂器,將新與舊、本地與國際、傳統與變異融合在「Senyawa」樂隊以此所演奏的怪異聲響之中。種種混雜的變貌背叛了本真與傳統,製造出一種全然不純粹而難以指認的嶄新地景,而此正是讓人們得以逃離國族共同體的應許之地。(全文閱讀534期藝術家雜誌)
【11月專輯│2019秋季雙年展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