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襪 身體政治的剖面
撰文│李二.圖版提供│Carl Freedman Gallery(《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1月號146期)
瑪麗亞.艾斯庫拉作品〈Not even one more〉 Maria Ezcurra, Not even one more (Ni una mas), Women’s shoes, nylon stockings and metal structure, 200x200x200cm, 200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連身褲襪發明前,長襪幾世紀以來都是為了提供西方男性方便於馬上運動而存在,近代的消費歷史將葛蘭特1959年大量商業製造的連身褲襪,視為第一次針對女性消費者需求而產出的褲襪物件。雖然便利,連身褲襪並未即刻成為市場新寵,直到迷你裙於1960年代席捲年輕、獨立女性的衣櫃,連身褲襪方一併成為女性解放的象徵;隨後1970、1980年代女性大量投入職場,連身褲襪也一躍成為專業女性不可或缺的穿搭單品。
絲襪政治學
隨著女權的崛起,反思的聲音讓絲襪漸漸被視為如同塑身衣一般的「規訓產物」,規範女性將身體變成符合社會期待的「理想化典型」。後續的「黑人維權運動」,更引發一系列對於「合宜膚色」社會刻板印象的反省,點出主流褲襪、絲襪產品對於「裸色」的定義過於狹隘,並未妥善兼顧白人以外其他膚色人種的消費需求。
2019年是現代連身褲襪發明60週年紀念,卡爾.費德曼畫廊(Carl Freedman Gallery)邀請藝術家柔伊.畢多爾(Zoe Bedeaux)策畫了一場以「絲襪」為主題的「絲網」(Gossamer)聯展,呈現22位以絲襪為創作媒材與發想靈感的藝術家,精彩選介上個世紀達達主義攝影大師曼.雷(Man Ray)與擅長思考女性角色的露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膾炙人口的作品,亦帶來較為近期思考種族、身體政治等在內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