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與色彩流動的身體意識
瑪麗亞.拉斯尼格百歲誕辰回顧展「生存的姿態」
撰文│游騰緯.圖版提供│Albertina Museum Wien、Maria Lassnig Foundation(《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1月號146期)
瑪麗亞.拉斯尼格1979年作品〈女力〉 Maria Lassnig, Woman Power, 1979. Maria Lassnig Stiftung© Maria Lassnig Stiftung
明亮的色彩、灑脫的線條與靈活的色塊,構成一張張裸體女性的畫像——這是奧地利藝術家瑪麗亞.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的自畫像。西方藝術的自畫像傳統在她筆下已非美好的再現,真實呈現容貌的衰老、體態的鬆弛,或許令人想起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肖像畫,然而拉斯尼格的色彩與線條奔放不已,在畫布上流露無限的真情。
拉斯尼格生於1919年,今年適逢拉斯尼格百歲冥誕,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Albertina Museum Wien)協同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策畫其回顧展「生存的姿態」(Ways of Beings),提供觀眾縱覽拉斯尼格橫跨80年的繪畫歷程。本文將搭配特展中的作品,編年式地帶領讀者走訪拉斯尼格生命中的重要城市以及創作歷程的轉變。
身體意識的萌發:維也納(1940-1960)
拉斯尼格於二戰期間進入維也納美術學院就讀,遵循學院傳授的寫實主義以及同色調創作。畢業後,幾次巴黎行帶給拉斯尼格巨大的啟發。1951年,她在巴黎見識到「無形式藝術」(Art Informel),後來許多作品中都可見其影子,例如:類似斑漬主義(Tachism)以塗染、點滴作畫的手法。這段期間拉斯尼格的作品背景中開始出現扭曲的線條與色塊,起初她稱之為「內省體驗」(introspective experience),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身體意識」(body awareness)創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