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騎士
大都會博物館「馬克西米連一世逝世500週年盔甲展」
19世紀歐洲文學圈瀰漫著「最後」的感傷氣息,1830年,奧地利詩人阿納斯塔西亞.古倫(Anastasius Grün)也創作長詩《最後的騎士:羅曼史集》(Der letzte Ritter: Romanzen-Kranz)——這位騎士正是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形塑了現今人們所熟知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形象。
今年適逢馬克西米連一世逝世500週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推出「最後的騎士:馬克西米連一世盔甲展」,以盔甲藝術為核心,輔以大量相關畫作與文獻,檢視他如何透過軍事武器作為建立個人形象的道具。本文將回溯馬克西米連一世生涯中的關鍵時刻,見證帝王對盔甲藝術的迷戀,也探究除了防禦與裝飾功能之外,盔甲有何等重要的政治地位。
勃艮地的磨練
1477年,馬克西米連一世迎娶勃艮地公爵大膽查理(Charles le Téméraire)的獨生女瑪麗(Marie de Bourgougne),獲得尼德蘭和法國東部一帶的勃艮地領地。由於語言與習俗隔閡,起初他不受貴族信服,只好透過打造完美的騎士形象獲取信任。勃艮地公國的金羊毛騎士團(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當時騎士團因戰事連連而苟延殘喘,剩餘的騎士邀請馬克西米連一世擔任新團長,而他也不負眾望,重建金羊毛騎士團的聲譽。
躍升羅馬人之王
1486年,在父親菲德烈三世的主持之下,馬克西米連一世被選為「羅馬人之王」。三年後,父親過世,馬克西米連一世正式繼位成為神聖羅馬皇帝。在日耳曼肖像畫家伯恩哈德.斯提傑爾(Bernhard Strigel)所繪的〈馬克西米連一世身著神聖羅馬帝國皇袍〉(Maximilian I in Imperial Regalia)裡,他同時是皇帝也是騎士。主教寶冠與披風皆以珍珠寶石綴飾,右手持雕花權杖,這些為象徵王權的物件;身著盔甲,左手握寶劍,頸戴金羊毛騎士團勳章,這些則標誌著他的騎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