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勒維茨 藝術家肖像
有鑑於世界各地的極端分子、國族主義、恐怖攻擊、核武威脅愈形張牙舞爪,而社會動盪不安也造成移民潮、貧富差距拉大,伯明罕Ikon畫廊在四年前發起了凱特.珂勒維茨(Käthe Kollwitz, 1867-1945)的研究計畫,他們認為珂勒維茨作品所具備的社會關懷、性別平等概念,對現今世界局勢能有所啟發,且逢她150歲生日,於是和大英博物館一同合作,集結了她近百件作品於英國境內巡迴展出,2019年9月12日至2020年1月12日在大英博物館展為最後一站。
自1912年起,珂勒維茨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創作雕塑,一戰期間很少創作版畫,但在1918年1月31日,她寫信給兒子漢斯:「我又開始刻版畫了,彷彿兩腳一跳,投入了這件從1914年就開始縈繞在心頭的作品。我一直打消念頭,但現在它直接召喚了我,創作開始了。我所有關於戰爭的圖像,直到現在只有繪畫,從來沒有給任何人看過,當時一邊畫一邊流眼淚。這幾年來我沒有想到要創作版畫,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原因讓我一直打消執行這個計畫的念頭:首先是恐懼,這樣一個多年來累積的感情與深刻經驗,我即將跨越它了。另外還有和這個生命與死亡相較之下,對工作室繁瑣細節的厭煩。」
珂勒維茨的「戰爭」系列包含了七個主題,依序為:犧牲(Das Opfer)、自願者(Die Freiwilligen)、父母(Die Eltern)、寡婦I(Die Witwe I)、寡婦II(Die Witwe II)、母親們(Die Mutter)、人們(Das Volk)。珂勒維茨敘述故事的角度從一個放手讓孩子去犧牲奉獻的母親開始,然後是那些自願投入戰場的人們,在德國當時有50萬名男子入伍,包括珂勒維茨的兩個孩子,故事繼而以喪子的父母為題,這是她為了紀念兒子彼得所發展出來的主題,然後是兩個寡婦,一個是難掩痛苦表情的孕婦,另外則是一對溺斃的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