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反轉的瞬念之間
潮流手袋變身當代藝術品
撰文│洪昱溱.攝影│Paul Wetherell.圖版提供│Louis Vuitton(《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2月號147期)
阿歷克斯.伊斯瑞爾
袋如其人,反映出創作者的思維與個性。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邀請六位當代藝術家共同展開手袋創作計畫,這項計畫的創作前提,是突破Monogram花紋的傳統,找尋新的元素,創造一種新的價值。在這些藝術家的手中,「解構」成為時尚界裡不具學術意義的術語,他們創作的過程中,總是尋求新的可能,思考著還有什麼是從來未曾做過的,卻又在可能性的界限之內。他們希望創作出能帶給人們驚奇的作品,讓人們對於生活,有些不一樣的思考與期待──這便是身為創作者的特權。
阿歷克斯.伊斯瑞爾的手袋作品
畢業於耶魯大學與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阿歷克斯.伊斯瑞爾(Alex Israel),他的作品是好萊塢名流與追逐美國夢者所探索、追尋的焦點,其作品的核心主題在於對洛杉磯展開思辨性的探究,動力則來自於城市的創造力、影響力和慾望所形成的網絡,為不斷蛻變的自己賦予定位。在創作的過程中,伊斯瑞爾將手袋的表面想像為自其〈SPF-18〉錄像作品所衍生的「海浪」(Wave)繪畫之一,在南加州的海灘文化中,海浪定義了洛杉磯的生活節奏。
「對我而言重要之處在於,手袋應體現出我繪畫的真實性、洛杉磯的生活質地與衝浪文化,但它更具雕塑性,在視覺上更為柔滑,看來具有類似潛水衣的質感。我為手袋加上了衝浪板元素以完善我的創作世界的感覺,在造型輪廓上增加了一對鰭。鰭片還具有功能:一是鏡子,另一是梳子,它們是可移動的。使用者可以根據當天的感受來決定手袋的外觀,觸摸它並感受其紋理,也是使用過程的一部分。我在手袋裡添加了最後一個元素:我的自畫像,如同一個祕密簽名。」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9年12月號147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相關報導:
【12月│創意跨界特別報導】奉創意為信仰──普拉達的尼龍再生與設計師創作計畫
相關報導:
【12月│創意跨界特別報導】奉創意為信仰──普拉達的尼龍再生與設計師創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