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新MoMA
MoMA建成於1929年,到目前為止,它是世界上公認最大的、最有影響力的、集現當代藝術與建築為一體的美術館,它到2019年已經整整走過了90個年頭。2019年10月MoMA完成了新一期的擴建計畫,重新開門迎客,這次的重整,讓總體展覽面積達到了6萬多平方公尺,成為國際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被紐約媒體評為2019年紐約市最佳建築改建項目。新MoMA延續了之前的建築風格,簡潔明亮,處處都是直線,黑白分明,更寬敞,也更透明。
巨幅的玻璃幕牆,讓美術館的空間變得十分玲瓏,當你參觀的時候,從最頂層的五、六樓往下走,面對的是無邊界、通透的玻璃幕牆,視線所及,就是紐約曼哈頓(Manhattan)。這時你會感覺自己身後是藝術品,眼前似乎是整個城市,腦海中是剛看完的現當代藝術,內心會有很多感觸。
韓國當代女性藝術家梁慧圭作品〈把手〉
新MoMA空間設計的另一獨到之處,是中庭。四層樓的挑高空間,層次錯落分明,為博物館營造了一個巨大而美妙的裝置和表演藝術的空間。這回首次在中庭展覽的作品,是出生於1971年、亞洲當代女性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的〈把手〉(Handles)。這件巨型裝置相當特別,不僅是因為它占地面積大,作品單體多,還因為它結合了裝置、聲音、繪畫與行為演繹。美術館和藝術家還特地在展覽期間每天下午四點舉辦表演,讓靜止的藝術品活動起來,這種一靜一動、外加聲音與行為藝術的演繹,在MoMA整個中庭挑高空間裡,為觀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在觀看這件作品的同時,也覺得MoMA的策展風格有較大的改動,以往MoMA的展覽多以歐美男性藝術家為主,甚至有人將其策展思路戲稱為「pale, male and stale」。而今天,它將開幕的核心舞台給了一位亞洲女性當代藝術家,我想它未來的收藏與策展思路會更加多元融合。
MoMA館藏豐厚,而大眾最喜歡看的還是現代藝術板塊的作品,對此MoMA也心知肚明。所以在這次設計當中,新MoMA的樓層設計沒有改動現代藝術展廳的位置,還是放在原來的第五層。如果時間較有限,可以直奔五樓,跟着展廳編號走,就是一個個流派的延續,脈絡非常清晰,從這個角度而言,MoMA還是考慮到了大眾的喜好。
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星空〉這幅全球最有名的梵谷作品擺放的位置。原來〈星空〉是放在進門第一個展廳的正中央,在單面牆上掛著。每次我去看的時候,都有非常多人聚集在中央,圍著它。就像你去羅浮宮看〈蒙娜麗莎〉,常常會駐足很久,也時常看到有人對著這幅畫流淚,可能就是這幅畫,包括梵谷一生的經歷,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梵谷一生只活了37歲,作畫的時間只有十年。他情感熾熱,終以繪畫賦情,星空下的柏樹猶如烈焰。在精神病院的陋室中,他用前所未有的色彩表達驚人的激情,對生的渴望。在形象語言中,他是表達最獨特情思的畫家。大家喜歡他,該是因為他用靈魂作畫。誰都見過繁星的夜空,誰又見過繁星似花朵的夜空?
現在,我也不知道是出於怎樣的考慮,MoMA將梵谷這幅畫挪到了展廳的後背牆上,放在左邊,和盧梭的一幅名畫並列。但顯然地,參觀的人流還是全部聚集在梵谷的這幅畫前面,流連忘返,所以我覺得有些東西其實不是以美術館或博物館的意志而轉移的。這幅畫如此有名,肯定大家對他的傳說,還有藝術家的筆觸和藝術家的生平可能更留戀。其實看畫有時候就是這樣,是你跟它之間有共鳴,才會喜歡上這幅畫,有的時候也不僅僅是畫,而是這位藝術家的生平,讓你產生更大的共鳴。馬奈(Manet)曾說過:「畫畫好比躍入大海學游泳。」其實,看畫,何嘗不是如此?所幸我們知道海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