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史述
霍華德.葛林柏格的攝影收藏
撰文|吳家瑀.圖版提供|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月號148期)
愛德華.史泰欽作品〈葛羅莉亞.斯旺森〉 Edward Steichen, Gloria Swanson, Photograph, gelatin silver print, 1924. The Howard Greenberg Collection—Museum purchase with funds donated by the Phillip Leonian and Edith Rosenbaum Leonian Charitable Trust© 2019 The Estate of Edward Steiche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of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2018年9月,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以下簡稱MFA)攝影部門迎來近年最重大的蒐藏項目,霍華德.葛林柏格(Howard Greenberg)的447件攝影蒐藏,舉目皆是將這組對立修辭完美部署和埋伏的經典之作。
此外,其收藏本身的稀有性、暗房手藝、材料品質和敏銳視覺的卓越結合、其承載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性的情感經驗與個別故事,更召喚出攝影史上不斷如鬼魅般纏祟於辯論場、爭議攝影究竟傾向機械或非機械性,或是怎樣的攝影可被納入蘊藉靈光的藝術領域之問題。
經由此批攝影收藏而收束在葛林柏格身上的脈絡,可以追溯他與攝影的因緣、多重身分轉換的職業生涯、人際網絡、生活與故事,發散出去則牽引出攝影的風格技術史和時代遞變人事物景的軌跡。
收藏,從人際網絡和情感觸動開始
葛林柏格的攝影人際網絡,以舉辦愛與和平音樂祭而聞名的紐約烏茲塔克,是他職業生涯和收藏脈絡的起源地。1970年代,葛林伯格曾在烏茲塔克的一間名為「歡樂湖」(The Joyous Lake)的小型俱樂部擔任特約攝影師,當時那裡是一些知名音樂家的聚會場所,葛林柏格此時期發現攝影和爵士、藍調音樂之間似乎有所重合的調性,並且在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的作品中找到答案。史密斯於1950年代搬進紐約第六大街821號,閣樓是他的攝影工作室,也是許多爵士樂手出沒排練的傳奇聖地,因此獲得「爵士閣樓」的暱稱。史密斯在此居住的八年間,以他純熟細膩的暗房工夫調配出既濃稠又分明的明暗色調,為音樂家們拍攝了許多優秀的攝影作品。從如有絲綢質感的深黑色之中,逐漸浮顯鋼琴作曲家瑟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的側臉特寫,爵士樂若有顏色的話,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