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座非洲智慧城市
專訪多哥WoeLab實驗基地
撰文.攝影│致穎.圖版提供│WoeLab、Sénamé Koffi Agbodjinou(《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月號148期)
艾科大西洋城計畫園區外的一塊施工看板,供市民想像智慧城市完成後的景象。
何謂「城市的智慧」是個值得深論的議題。隨著現代都會區如洪流般漫溢,不論是台北、伊斯坦堡或是紐約,賦予城市智慧似乎成為全球各地城市規畫者用以改善都市問題的一帖急救良方。
這股智慧城市風潮如今也颳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像是近年在拉哥斯維多利亞島上規畫的「艾科大西洋城」(Eko Atlantic City)及阿克拉的「希望之城」(HOPE City)等計畫,愈來愈多執政部門似乎期望透過最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來解決爆炸性成長所衍生的都市問題。
當這些由跨國資金介入、以杜拜摩天高樓天際線為願景的發展計畫,忽然打著「智慧城」的旗幟,空降進入都市未來藍圖時,它們也明顯地忽略了周遭大片老舊城區存在已久的基礎問題,包括乾淨水源、大眾交通及廢棄物處理等。乍看之下,這些「智慧城」或許更像是建造給少數精英階級的世外桃源,而未能真正提升整體城市的軟體智能。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多哥建築師塞納梅.科菲.阿波德吉努(Sénamé Koffi Agbodjinou)指出,或許問題的癥結在於這些以西方模式作為基礎的設計,並未實際考量非洲的都市境況,甚至於形成由上而下的政治利益結構,最終仍難以嘉惠多數居民。
為此,塞納梅和他的團隊嘗試結合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的文化價值,來創造一種新的解決方法,建立起他稱為「數位方言式的」(Digital Vernacular)、以下層為主體的發展模型,希望藉由民主的方式,打造永續有機的智慧城市。為了更了解這個城市改造方案,筆者走訪了他們位於多哥首都洛美的工作中心WoeLab,並邀請總監塞納梅談談團隊的計畫與相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