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從何而來?
巴黎羅浮宮小藝廊「藝術家的形象」
巴黎羅浮宮以藝術教育推廣為宗旨的「小藝廊」(Petite Galerie)自成立以來,每個年度都以一檔主題展,帶領觀眾進一步認識羅浮宮內的館藏與展覽。這次第五年度的主題展,由佛羅倫斯.迪內(Florence Dinet)計畫,尚塔勒.齊耶(Chantal Quillet)與羅浮宮館長尚―呂克.馬汀內茲(JeanLuc Martinez)擔任策展人,將主題獻給「藝術家的形象」(Figure d’artiste),向觀眾拆解「藝術家的形象」是如何建構。
藝術作品的作者,並非一開始就被當作是藝術家,而生產藝術作品這般具創造性的活動,也不是原先就理所當然地做為藝術家的工作內容。藝術家在今日被名正言順地當作一種職業、專長、地位,甚至有時被視為一種大師般的形象,是經歷許多時代,由藝術家、藝術史家、學院、沙龍、藝術評論等藝術機構操作與積累的總和。
尼科斯森斯(Nicosthénès) 器皿之碎片 約西元前530-520 陶土 巴黎羅浮宮藏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Stéphane Maréchalle
藝術家的簽名
展覽的第一間展廳以藝術家的簽名為主題。簽名雖是一種確立作者身分的行為,但今天在作品上普遍存在的簽名並不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古希臘、古羅馬至中世紀時期,藝術與手工業的概念並沒有區別,上古的藝術品(或工藝品)亦少有作者的簽名。即使有些會標註它們出廠的工作室,但此舉常常是為了用以宣揚產品製作的優良品質,而非為了彰顯或確立作者的身分。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雕塑家們透過許多努力與爭取,讓自己的職業與工匠及手工業脫離,成為自主獨立的創造者(créateur autonome),近代所謂「藝術家」的概念才逐漸真正的確立。爾後,藝術家簽名也就成為一種宣示,意為:「我做為這件作品的作者」,極具有作者昭告自身主體性的意味。
藝術家們的自畫像
自文藝復興開始,藝術家們對於自己的藝術家身分有許多思考,而這些思考常常體現在他們的自畫像之中,這也是第二間展廳的主題。
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法國藝術史上最早的一件藝術自畫像――15世紀的藝術家尚.富凱(Jean Fouquet),在一枚勳章(médaillon)上畫的自畫像。這枚勳章出自於一件雙聯畫(diptyque)的框架上。富凱在勳章上相當細緻地再現了自己嚴肅的面容,並以拉丁文簽上自己的名字「JOHES FOUQUET」。這個舉動似乎不僅是為了表明此件作品出於他之手,也是將自己做為藝術家的身分抬升至另一個高度,意味著藝術家是值得被留下名字、留下樣貌來紀念的人。
尚.富凱 自畫像 約1452 琺瑯、泥金銅片 直徑6cm 巴黎羅浮宮藏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Stéphane Maréchalle
另外,展覽也呈現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廿二歲時拿著薊的自畫像,這件作品常被用來標示德國文藝復興開端。作品中,丟勒將「自己」做為繪畫的主題而非其他故事或事物,或許同樣也體現出丟勒意識到:自己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手工業者,而是以自己為傲的藝術家,值得為自己造像。
藝術家傳記
除了直接觀賞藝術作品以外,世人熟知藝術家形象的管道,往往是透過藝術史的文字敘述。展覽的第三個子題即針對藝術家的生平展開。
西方的藝術史與文學作品通常傾向於將藝術家描述為天才一般的創造者,而如此對於藝術家的形塑,可追溯至上古的傳統。西元前5世紀到西元前4世紀時,流傳著畫家宙克瑟斯(Zeuxis)、阿佩萊斯(Apelle),或雕塑家菲迪亞斯(Phidias)與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èle)等人,在藝術上享有極大的成就。1世紀的古羅馬作家大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將這些藝術家的故事寫入他的大作《自然史》中。而這些藝術家生平傳奇,便成為後代人形塑藝術家樣貌時偏好模仿的經典範例。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拿著薊的藝術家肖像 1493 羊皮紙裝裱於畫布 72×59cm 巴黎羅浮宮藏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hierry Ollivier
象徵基督受難;而丟勒身上棕紅 色滾邊的背心,也可能喻指基督受難時所流下的鮮血。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第一位藝術史家喬治歐.瓦薩利(Giorgio Vasari),在書寫他的《傑出的畫家、雕塑家與建築師生平》時,頗有大普林尼的影子。瓦薩利從前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契馬布埃(Cimabue)開始,直到與他(瓦薩利)同時期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之間,挑選了眾多他認為值得後輩學習的藝術家,以傳記體的形式寫成。瓦薩利的傳記中,每篇藝術家傳記開頭都會以一幅藝術家的肖像做為扉頁,頗有把藝術家生平等同於藝術家肖像的意涵。隨後在義大利、法國的不少作品,也都以這樣的方法書寫藝術家傳記。直至今日,以文字來形塑藝術家的生平樣貌,仍然是讓世人認識藝術家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方式。(全文閱讀540期藝術家雜誌)
【延伸閱讀】
【五月專輯│肖像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