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
森美術館20週年紀念展「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
撰文.攝影│邱馨慧(藝術收藏+設計 2024年1月196期)
舉辦生態主題藝術展覽,已成為一股世界潮流,然而生態展本身是否環保?會不會被當作「洗綠」的手段?也成為關注檢討的焦點。當國際博覽會因大量人員與藝術品運輸產生碳排放,布展材料難以再利用等被詬病之際,標榜生態的藝術展覽,如何呈現真正友善環境的展示?當代藝術又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
森美術館20週年紀念舉辦「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展
2003年開幕的森美術館,於2023年迎來20週年,20年來吸引超過1874萬人次,平均每日3213人入場,舉辦過59檔企畫展,展出過1593位藝術家的作品,企畫展也曾巡迴34個城市,其動態牽動著世界藝壇。繼「我們的教室」後,森美術館將20週年紀念展獻給生態主題,舉辦「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展,從不同角度思考各種環境問題,並透過實踐盡量減少運輸、盡可能重複利用資源等方式,製作符合環境永續理念的展覽。展覽呈現當代藝術家和作品如何參與環境危機課題,使美術館成為激發思考和對話的場域,展期至2024年3月31日。
近來盛行的「人類世」學說,主張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自從20世紀後半葉,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已堪比先前數萬年的地質變化。這場全球環境危機是否源自於各工業化國家?本展由此出發,思考「我們是誰,全球環境屬於誰?」嘗試跳脫以人類中心的角度,從更宏大的角度來看待地球,重新認識地球上存在的多樣化生態系統。
當代藝術如何應對環境危機這一迫切的全球性問題?又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如何才能提高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本展透過解讀全球16個國家的34位藝術家作品中的概念、隱喻、材料、製作流程等,共同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莫尼娜.阿爾.卡迪利(Monira Al Qadiri)〈怨言〉透過珍珠和石油工業的歷史,思考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和開發。
「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展場設計實踐著重環保,重複使用舊展牆和牆板。中間作品為丹尼爾.特納使用化學品油輪的銅製氣壓計在美術館牆上刻畫〈壁面雕刻〉。
【一月專輯│ Our Ecology: Toward a Planetary Living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