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文 當代工筆的動物方舟
香港畫家張惠文的創作以「新工筆」著稱,在超現實與寫實並存的花鳥繪畫中,融入對動物保育的當代關懷。藝術家承繼宋代繪畫基於理學「格物致知」精神對自然寫實的關注與道家莊子「物我齊一」的心懷,研究動物的家庭與倫理行為,創作含存動物與人類之間緊密連結的圖像,亦不斷與各類藝術、文化範疇對話,作品展現西方動植物圖鑑的空間運用與博物精神。繪畫動物時,張惠文也將筆下動物學名記錄於一旁,藉作品「保存」動物,打造承載美麗生命、守護文化記憶的工筆方舟。
張惠文
問:妳如何透過作品中的空間處理,在超現實的想像元素間展現寫實精神?
答:我經常在畫面中,描繪同一生命體跨越時間的生命狀態。當我將毛蟲、蛹、成蟲等形象集結於同一畫面時,畫布宛如生命展演的舞台,呈現一隻蝴蝶生命的不同階段,而毛蟲望向蝴蝶,既能表現出對成長的盼望,也能將其視作對不同狀態間個體互動的描繪。我利用這樣的空間處理,達到畫面上同時具想像,卻又更加突顯生命真實的樣態。這種空間表現最初是受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所啟發,該畫描繪官員韓熙載在夜宴中,於不同時間、地點從事各項活動的情境——「韓熙載」在同一長卷出現多次,畫家以此表現人物活動的時間過程。西方的動植物圖鑑也給了我類似的靈感,圖鑑經常於同一頁中,呈現一物種不同的身體部位、或其在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形象變化的描繪。另外,我的作品背景處常有大量留白,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古代中國繪畫的留白;其實,這種留白處理也頗具西方自然動植物圖鑑的特色。
偶爾,我會在作品空間上透過時空的再度反轉,與其他作品、藝術範疇進行對話。古代中國、日本喜以盆景營造微觀自然,古畫中常見由松樹配仙鶴、寄寓長壽的造景;但現實中,鶴生活在低窪地區,並不與松樹生存在同一高海拔地區。祝願圖的空間構置反映人心所嚮,卻脫離真實生態,我便在作品〈鶴游仙境〉中將動物面貌再度反轉,還原物種的原生樣貌。
鶴游仙境 水墨設色絹本 88.5x66cm 2015
應許的森林 水墨設色絹本 148 X 49 cm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