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的挑戰進行式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安藤忠雄展─挑戰─」
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舉辦「安藤忠雄展──挑戰」,破例加蓋複製版清水模〈光之教會〉,等比例重現經典之作,展覽透過模型、素描、草圖等約270件資料,展示89件建築案,回顧安藤忠雄跨越半世紀的建築偉業,並藉此重新認識建築的豐富文化及無限可能。這是他歷來規模最大的個展,展場空間設計也出自安藤忠雄之手,展期至12月18日。
安藤忠雄說,展覽標題「挑戰」就是他建築生涯的寫照,然而「人生100年,還有夢想與希望就是青春,我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2009、2015年動了兩次癌症手術的他,依然精力旺盛,持續活躍於世界。安藤忠雄在記者會上精神奕奕談笑風生:「我對建築一直抱著好奇心,現在仍然覺得建築有趣,打算接下來20年還要繼續設計的工作。這個展覽對我而言,也是重新發現自我的良機。」


左.安藤忠雄(攝影/荒木經惟)
拳擊手轉戰建築
原隨雙胞胎弟弟從事職業拳擊,後自學成為一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1941年出生於大阪的他,中學時期因家中長屋改建的機緣,開啟了他對建築的興趣。由於家境與學力問題,安藤忠雄放棄大學進修,而以自學的方式開始建築的人生道路。大阪的地利之便,使他得以充分體驗京都與奈良歷史建築的魅力,其後遠赴歐洲的建築朝聖之旅,對他也有深遠的影響。
安藤忠雄20多歲時結識在關西活動的「具體美術協會」成員,藝術家們全心全意追求嶄新表現,啟發安藤追求獨自風格,自1969年〈城市游擊戰住宅〉開始建築設計活動以來,屢屢打破既定觀念,用裸露的混凝土牆、簡潔的幾何造型,打造出一座又一座嶄新的建築作品。

水之教會 北海道勇拂郡 1988(攝影/白鳥美雄)
住吉的長屋
展覽入口處開了一道約莫僅容一人通行的開口,那是安藤忠雄代表作〈住吉的長屋〉出入口的原寸再現。1979年他以出道之作〈住吉的長屋〉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象徵安藤忠雄非凡建築生涯的起點。
從小與祖母同住於陰暗長屋的安藤忠雄,接到長屋重建案時,決定大刀闊斧掀去大片屋頂,無窗的長屋光源來自上方,然而下雨時,必須撐傘去廁所,安藤忠雄主張「與自然共生」的建築,不打算把人寵壞。
安藤忠雄於演講時談起建造〈住吉的長屋〉的過程,是將三間挨在一起的長屋的中間那棟解體,然後插入簡單的混凝土箱子。正如同其所預料,失去中間依靠的兩側長屋開始傾倒,然而安藤忠雄還是集眾人之力將其扶正。他說:「人生也一樣,倒了就站起來。人生100年,不管倒了幾次,站起來就好了。」不僅以健康問題自我解嘲,也如同他在展覽入口的所寫,所有參與設計的建築,「對我而言都是挑戰。」
光與留白
第二單元「光」則介紹安藤忠雄設計的教會建築,力排所有裝飾,用畫布般的簡白,表現光與風的空間。其中重建大阪茨木市的〈光之教會〉(1989)是本展最大看點。安藤忠雄再三強調建築需要體驗,於是在美術館戶外展場依照原比例重現〈光之教會〉。國立新美術館館長於開幕致詞中說:「既然都建了,希望有人在〈光之教會〉舉辦婚禮。」
同樣是清水混凝土和鋼筋架構,地板和長椅都與實際的〈光之教會〉同樣使用枕木,而和實際教會的不同之處在於,十字架開縫處回歸最初的無玻璃設計,可以感受直接射入的光線、流動的空氣,以及戶外的聲音,更為接近安藤的理想:「納入光和風等自然片段。」參觀時除了拍照留念,不妨坐下來,體驗寧靜內省的片刻。
閱讀場所
第四單元「閱讀場所」,最精彩的部分是「直島計畫」空間裝置。大型圓牆圍起的展覽室,由木屑堆積出島嶼,搭配三面環繞投影,創造出建築融入環境的場景。自1980年代末起,安藤忠雄開始從事結合大自然的建築作品,使建築和周遭環境一體化,從地形、眺望,感受場所的特性,直島的〈倍樂生之家〉、〈南寺〉、〈地中美術館〉、〈安藤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等建築群為其代表。影像藉由高空攝影,俯瞰安藤忠雄30年來在直島打造的建築世界,結合美麗壯觀的直島影像,在這個美術館中圈起的空間裡,感受瀨戶內的氛圍。


左.上海保利大劇院 上海 2014(攝影/小川重雄)
右.威尼斯海關大樓美術館(Punta della Dogana) 2009 義大利威尼斯 攝影:©Palazzo Grassi SpA. Foto: ORCH, orsenigo_chemollo
歷史建築重生
除了創造嶄新建築,安藤忠雄也經手許多古老建築的保存和再生案,透過再生歷史建築,聯繫過去與未來。「復活既有、無中生有」單元展出巨大的威尼斯城市模型,展示安藤忠雄以水都的整體環境思維,整修改建15世紀建築〈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海關大樓美術館〉(Punta della Dogana)以及〈格拉西宮劇場〉(Teatrino)。這些再生歷史建築案的委託人,是全球最大藝術收藏家之一的法國億萬富豪皮諾(Francois Pinault)。安藤忠雄和皮諾基金會的合作,包括一度於2000年發表的巴黎近郊塞納河塞甘島(Île Seguin)計畫,這個計畫雖告中止,但預計於2019年完工的〈巴黎商業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則讓人相當期待。
環境再生
最後單元「培育」展示安藤忠雄超越建築領域、長年投入的植樹計畫,以及環境再生等社會運動。安藤忠雄認為建案不因完工而結束,因此可說所有作品都是現在進行式。在建築物完成後,打理周邊環境,並發起瀨戶內海沿岸、東京灣岸的環境再生運動,將建築視為環境創造。
他在紀錄片中說:「和人類一樣,建築也需要維護。建築家的工作是破壞環境。在本來什麼都不建就很好的地方,提出新的方案,就必須做到200年後還能復原的維護。」目前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安藤忠雄的設計進行中,展望未來,他將持續挑戰建築與社會的姿態。


左.表參道之丘 東京都澀谷區 2006(攝影/松岡滿男)
右.直島倍樂生之家(Benesse House) 香川縣直島町 1992/1995(攝影/松岡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