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藝術家》雜誌舉辦2023年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票選活動納入1月1日至11月27日期間台灣重要的視覺藝術新聞,在共計六千八百四十五票的有效票數中,高票獲選第一名者為「陳澄波〈清流〉捐贈南美館」。
左起臺南市美術館榮譽董事長陳輝東、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文化部長史哲、台南市長黃偉哲、陳澄波之孫陳立栢、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台南市副市長暨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趙卿惠於捐贈記者會上進行揭畫儀式
(圖版提供:臺南市美術館)
陳澄波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重要先驅,早年留學日本並於1926年成為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首位台籍西畫家,爾後活躍於中國、台灣,藝術成就斐然。2022年8月31日為文化部登錄重要古物的〈清流〉又名〈西湖斷橋殘雪〉,是陳澄波作於1929年年初、融合東方美學元素的代表作。陳澄波之孫、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代表家族將〈清流〉捐贈臺南市美術館,除了是感念與南美館之間的緣分,更是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於南美館在台灣藝術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理念的支持。
獲票選為第四名的「林玉山作品捐贈史博館」,同樣懷抱著與館所之間往來互動的深厚情誼。前輩畫家林玉山之子林柏亭繼2006年的〈黃牛〉之後,於今年再度捐贈一批其父親畫作予史博館典藏,當中包含許多珍貴手稿,以及林玉山受邀參加史博館展覽的畫作,具體展現藝術家跨越半世紀的創作風格,是延伸研究林玉山創作的珍貴資料。提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其於今年年初告別因應館舍整修計畫暫駐的徐州路臨時辦公室,遷入文化部撥用的南海辦公室。這個喬遷之喜獲票選並列第十名,足見史博館迎向整建開館的新紀元備受期待。
另一則並列第十名的新聞消息是「文化成年禮金擴大發放」,這項文化部參考歐洲各國補助與鼓勵青年文化體驗及消費的措施所推出的政策獲得廣大回響,進一步使人關注青年對藝文產業的高度參與之於文化認同和藝文素養的形塑。而如同文化成年禮金般帶有支持、振興藝文產業發展的舉措,還有分別位列第六名、第九名的「文化部編列疫後『振興振心』方案22.5億」和「『企業促進文化發展』納入永續發展實踐範疇」,顯見政府及民間企業挹注資源來活絡文化發展的動向是民眾關心的議題。
新官上任受到矚目的程度也不亞於新實施的重大政策或措施。行政院率先於年初公布內閣改組新貌,文化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分別由史哲和蕭宗煌上任首長(票選獲得第3名),接著則是國立臺灣美術館於年中迎來陳貺怡就任第十一任館長(票選獲得第7名);他們各自均致力於以自身專業施展新願景,持續累加風采。
除了國內藝文環境的境況,台灣藝術家活躍於國際藝壇的動態也是眾人關切的焦點。今年2月,五月畫會唯一的女性創會成員李芳枝及排灣族藝術家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分別在英國和澳洲以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參與巡迴展演盛事的消息獲票選為第五名及第八名。
然而在添筆台灣藝術史精采篇章與拓展藝文環境前景新風貌的歡悅之餘,熱議的話題還有故宮典藏品圖檔外流事件所衍生的爭議(票選獲得第2名),引人思索資訊安全管理與權益等相關問題;另外則是對諸位藝壇名家:何文杞、陳陽春、何肇衢、張展、王雅慧、蘇世雄、洪天宇、拉飛.邵馬、蕭勤、徐明河、潘小俠、郭軔、許博允、李義弘、許文龍、蕭言中、侯淑姿殞落的不捨。
以下為本次台灣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票選結果:
【1月專輯│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