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
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
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於3月5日宣布攜手呈獻「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參與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由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周宛昀策畫。
楊沛鏗(右)與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周宛昀
(攝影:何兆南;圖版提供:M+)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出生於1988年,近年來活躍於各大國際展覽,包括新加坡雙年展(2022)、加德滿都三年展(2022)、里昂雙年展(2019)、都柏林EVA愛爾蘭國際雙年展(2018)、孟加拉第四屆達卡藝術峰會(2018)、第十屆上海雙年展(2015)等。此次在威尼斯的展覽藉「依附」的觀念探索情感、慾望和權力關係。在展覽中,依附除了代表對於某個特別之人的渴望思念,也體現於人與物件相連繫的情感。他的創作源自父親經營的海鮮酒家、水族店、風水擺設,以及童年時代養的幾尾小魚,清晰表達出他對於人類與水生生態之間複雜關係的切身經歷與敏銳觀察。
「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呈現藝術家十一件全新作品,當中四件作品為回應香港館展場建築特點而限地製作,包括〈永不足夠貪婪池〉、〈小氣情人(威尼斯)〉、〈秒愛之門〉和〈晚菇群(香港在威尼斯)〉。楊沛鏗在其運作正常但無魚的水族世界中表達出對大自然和都市空間中人工特質的著迷,展覽中無魚的水族箱欲引人體會一種消失缺席之感,也影射各種關係的微妙平衡總是易於打破。其他展出作品包括:〈盡力先生〉、〈水泡情人們〉、〈蔭下的晚菇群(柚木櫃)〉、〈財源滾滾泉〉、〈小小安逸龍捲風〉、〈掩耳盜鈴的卑鄙小人〉和〈(不是你的)逃避洞〉。
位於展場中心的〈小小安逸龍捲風〉在一棟疊起的盆栽木几上放置一個小魚缸,缸中有股旋動的龍捲風,魚缸透過一組管線連接到專業級過濾系統,簡單的水缸與似乎過度複雜的支撐裝置並置,令人倍感突兀;〈(不是你的)逃避洞〉重現水族店內部環境,令人如身歷其境――只是店中同樣無魚。魚缸排列整齊,當中卻沒有魚,楊沛鏗藉此帶領我們重新思考創造人工生態系統的動機。這兩件裝置作品總結了楊沛鏗的展覽理念,將他熟悉的香港視覺和物質文化元素整合成一個沉浸式環境,帶出人們的深層情感,而這也是其藝術創作始終關注的重心。
策展人周宛昀表示:「楊沛鏗以恢宏的格局審視情感的複雜性、人際關係和生態。『雙附院』促使我們思考塑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期望和社會規範,提出了有關權力關係的問題,並檢視理性在人際聯繫中的侷限,我深信我們可從中受啟發。」
【4月特別報導│威尼斯雙年展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