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風景中的歷史隱喻
「托馬斯.柯爾:伊甸園到帝國」展
「托馬斯.柯爾:伊甸園到帝國」展共計展出58件作品,展品大多來自北美州的經典館藏。其中的亮點展品包括柯爾代表性的「帝國歷程」系列創作,以及確立其職業生涯與聲譽的〈牛軛湖〉。此外,柯爾的畫作也與他熟識的英國藝術家作品,以及其他啟發柯爾的繪畫並列展出,當中包括來自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及約翰.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的傑作。
牛軛湖:人vs.神
繪於1836年的〈牛軛湖〉是柯爾對美國人民的一則警告,他挑戰美國人民重新審視自己於大自然之中的角色,並應基於道德價值之由,停止摧毀上帝的創造,保護大自然壯美的地貌。壯美的概念將自然與上帝相連,而柯爾認為向世界揭示大自然中神聖的存在,應是藝術家的天職。〈牛軛湖〉對於美國工業發展危機的強勢宣言,便是柯爾試圖開啟美國人民「粗俗之眼」(vulgar eyes)的一簣之功。
「帝國歷程」:自然vs.工業
同樣繪於1836年的「帝國歷程」系列透過描繪一座虛構文明的歷史興衰循環,來強調政治與商業對現世代的負面影響力。此系列有如一齣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經典歷史劇:從大自然最原始、未開發的狀態,到人類介入自然後的田園牧歌時代,再到人類打造的輝煌帝國,以及於最終因貪婪而招致毀滅後,不見人煙空見花的蒼涼廢墟。
帝國歷程:荒蠻之國(1834年)
開篇首部曲〈帝國歷程:荒蠻之國〉向觀眾引薦這塊柯爾選擇上演其自編自導之歷史劇的地景風貌。在遠景中,一座獨特、虛構、頂端豎立著一顆古巨石的山,將出現在每一幅「帝國歷程」系列作品之中,成為連結此系列的地基。天空中粉色的雲層及低空的太陽都顯示,畫面的時態為黎明後不久,世界正漸漸甦醒。然而這亦是一塊還未被馴化的荒野之地,在前景隆起的大石上,獵犬正撕扯一隻死鹿的屍體,左方的獵人也正追趕著他的獵物,這些景像都提醒著觀者,這是一個肉弱强食的荒蠻之國。
帝國歷程:田園之國(1834年)
熟悉的景色確實有所改變,可說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畫面中,在初夏的光線下可見單純、如田園詩般的鄉村生活。而若細看此作的視覺語言,會發現柯爾在此借鑑了克勞德.洛蘭作品中的深沉綠色與冷感藍色,以及洛蘭對於人工與自然的平衡分布。但隱藏在中景裡,草坡與岩石之間的士兵,卻似一個隱藏的伏筆般,預示著戰爭於人類文明中的無可避免。
帝國歷程:帝國之巔(1835-36年)
第三部曲〈帝國歷程:帝國之巔〉為「帝國歷程」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是此系列的關鍵。柯爾承認,此場景代表著「人類榮耀的頂峰,財富、力量、知識與品味都在極致的狀態,造就了人類最偉大的帝國。」但即使在帝國最輝煌的時刻,毀滅的種子仍蠢蠢欲動。
帝國歷程:毀滅(1836年)
柯爾對於第四部曲〈帝國歷程:毀滅〉的描述十分生動:「奢侈品已貶值。野蠻的敵人攻陷了這座城市。狂風暴雨正在肆虐。牆壁和柱廊已被拆毀。神殿與宮殿正在燃燒。(於第三部曲中)戰士凱旋歸來的橋已崩塌,破碎的柱子,淪為廢墟的建築,都體現出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透過柯爾的描述可見,〈毀滅〉是柯爾對於末世壯美的明確陳述。
帝國歷程:荒蕪(1836年)
在終部曲〈帝國歷程:荒蕪〉之中,這座一度輝煌的帝國城市淪為廢墟。柯爾對此解釋道:「暴力與時間粉碎了人類的造物,藝術再次被分解成自然的元素。華麗的盛會已成過往,戰爭的轟鳴聲已停止,戰士已埋入在塵土之中,帝國已被滅絕。在荒蕪中,人類已不見蹤跡,而人類歷史對大自然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正在慢慢地癒合。畫面中,大自然再次成為畫面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