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前景
從經濟的角度檢視當代藝術收藏
撰文│Michael Prodger.編譯│陳瑜.圖版提供│Sotheby’s、Christie’s、Phillips(《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月號136期)

傑夫.孔斯 氣球狗(澄橘)Jeff Koons, Balloon Dog (Orange), 1994-2000 ©Christie's

當代藝術的定義是有討論空間的,狹義是特別指21世紀的藝術,而根據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定義,相對較近的過去時間中,創新或前衛的藝術品也可以稱為當代藝術。但無論當代藝術的定義為何,它都是藝術拍賣界的寵兒。
1997年的804場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不到1萬2500件藝術品的成交總額達3億美元。時間跳到2014年,這些數字有了驚人的成長:2243場拍賣會中,約5萬5000件拍品達到52億美元。值得住意的是,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穩定上升。
收藏是為了利益或娛樂?
進入拍賣場的作品量似乎很大,但事實上只是藝術市場中的一小部分。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最近向17個國家約2000位富有的收藏家詢問其收藏的原因,以及他們如何處置藏品。這份調查報告名為「利益或娛樂?(Profit or Pleasure?)」,探究收藏趨勢及收藏行為背後的動機。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收藏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投資,而大約75%的人認為享受及娛樂才是最主要的理由,這個選項其實也包含藏家與藏家之間的競爭力,以及個人慾望的無底洞,而當代市場完美體現了這些動機。
當代藝術家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無論傑夫.孔斯是一位重要的藝術家,或是一位濫用當代藝術品味的小丑,他的作品多年以來始終維持在流行的尖端。〈氣球狗(澄橘)〉是該系列的第一件作品,2013年在佳士得拍賣會以584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讓傑夫.孔斯一度成為拍賣場上作品最高價的在世藝術家。然而,在2018年11月佳士得「戰後與當代藝術晚拍」拍賣會上,霍克尼作品〈藝術家肖像畫(游泳池畔的兩個人)〉以9030萬美元天價成交,刷新拍賣場上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