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在敲門
南倫敦美術館的藝術再生
英國南倫敦美術館(South London Gallery)舉辦「敲敲門:當代藝術中的幽默」(KNOCK KNOCK: Humour in Contemporary Art)展覽,以當代藝術中的「幽默感」(Humour)為題,探索「喜樂」與「笑果」在當代藝術中的肇始與各類呈現,期望透過展覽為這個日趨嚴肅的世界帶來一抹笑容,同時也為美術館旗下新成立的「佩卡姆路消防局」空間揭開序幕。
左 琳恩.赫斯曼.麗森1985年作品〈誘惑(幻影肢體系列)〉Lynn Hershman Leeson, Seduction (Phantom Limb series), Gelatin silver print; 41×58cm, 1985 右 瑞安.甘德2016年作品〈Dominae Illud Opus Populare〉Ryan Gander, Dominae Illud Opus Populare, Animatronic eyes, sensors; 35×35×17.5cm, 2016.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isson Gallery
幽默感於當代藝術的發端
熟悉歐美文化的朋友多少都曾聽過電影中常見的笑話老梗,笑話通常以人物A向人物B說道:「Knock Knock」(敲敲門,叩叩叩)作為開頭,人物B便會自動自發地說出:「Who’s there?」(是誰在敲門?)接續下去,笑話情節通常按照說笑話者後續的段子做出衍生變化,這樣的「敲門笑話」有點類似台灣以小明、小華作為冷笑話人物角色的使用邏輯,只要聽到「敲敲門,叩叩叩」,就如同小明、小華角色一出場,大家立即能夠理解這將會是一個冷笑話。
1975年普普大師李奇登斯坦(Roy Lichenstein)設計了他經典的〈敲敲門〉海報,標誌了他脫離抽象繪畫,轉而以卡通圖像嘲弄保守繪畫形式的前衛道路,「敲敲門:當代藝術中的幽默」一展也以李奇登斯坦的這組〈敲敲門〉海報作為前導之作,除了向經典致敬外,更藉以思考卡通、動畫作為嘲弄手段,在當代視覺語彙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覽中亦可看到幽默感常常作為女性主義藝術家的反動武器,美國藝術家琳恩.赫斯曼.麗森(Lynn Hershman Leeson)於1970年代創作一系列諷刺主流社會對於女性刻板印象的作品也在展出之列,並與莉莉.范德斯多柯(Lily van der Stokker)的繪畫相互呼應,機智地以「我們也販售襪子」(We also sell socks)的標語,反諷由男性主導的藝術市場常態。
相關報導:
【01月│當代藝術的詼諧與複製 特別報導】藝術家此在──真實再現與幻象複製的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