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05|災難與藝術
首頁
專題文章
藝術家專輯
2019年藝術家專輯
05|災難與藝術
5月專輯︰災難與藝術
4月專輯
|
6月專輯
21世紀的編碼:災難─藝術的螺旋式
災難記錄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乃至於證實智人發展朝向控制論的宿命,這個歷程幾乎驗證了工業革命以來(甚至可以回溯到17世紀的歐洲或是中國)「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重大提問,甚至挑戰了過往對於地球歷史的理解。災難日常化與內在化的場景不僅是一個客觀世界的呈現,也因而衝擊了藝術自身⋯⋯
颱風的災難敘事──策展人賴駿杰談TKG+ Projects「玻璃總是要碎的」
「玻璃總是要碎的」(It is the fate of glass to break),這句具有宿命論意涵的諺語,是策展人賴駿杰為此次展覽所安設,雖非直接指向災難,但從字面上的「玻璃」、「碎」對應到展場設計和主視覺中橫亙交錯的黃色線條,我們不難聯想到每當颱風來襲,人們時常在玻璃門窗貼上膠帶加固的造形⋯⋯
香港記疫──香港大館「疫症都市:既遠亦近」
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傳染病成為跨國家、跨族群的集體挑戰,當疫情爆發時,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英國衛爾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的國際文化計畫「疫症都市」,期望以地方經驗為根基,討論防疫工作的全球挑戰,展覽在全球各大城市舉辦⋯⋯
背向未來飛行的藝術家──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德國藝術:1960之後」
當電梯於博物館六樓開啟,觀眾的目光隨即為展場入口旁培恩克(A. R. Penck)著名的符號標記所吸引。墨黑的壓克力顏料大筆塗繪如同古代象形符號的圖象,人形舉起的右手揮舞鐵鎚,左側則是一個五邊形,工人與紅色五角星的象徵,果敢地表達藝術家的社會主義理想。這件以德語第一人稱「我」(Ich)命名的作品,即奠定了本次展覽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