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特別報導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9月特別報導│年利物浦雙年展】在起風之際,駛向何處?––2023年利物浦雙年展「uMoya:失物的神聖回歸」
「從非洲東南端的開普敦出發,向北前往利物浦,我被賦予創造空間的策展責任––讓我們想像如何穿透傷口、創造開口,如此一來,我們便能用痛苦之外的物事互相扶持。」尼伊斯勒.在策展論述中如此寫道。一個好的展覽不應以帶來一堂課做為宗旨,而應帶給觀眾能夠觸發感受與關懷之處。
【8月特別報導│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倫敦國家肖像藝廊重新盛大開幕––歷史、藝術與當代價值的完美融合
無論好與不好的評論,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利用這個契機擺脫「看起來像仕紳私人俱樂部」的陳舊印象,大膽革新、與時俱進。透過不同形式的作品以當代視角訴說個體故事和社會變遷,呈現當代社會豐富多元的面貌,為觀眾帶來優質的藝術體驗。
【6月特別報導│光州雙年展】試以宏觀視角態度,取代以往尖銳批判––第十四屆光州雙年展「柔弱似水」
如同這次雙年展主題「柔弱似水」一般,展覽展現令界線模糊、消弭的藝術,而作品有時也稍微脫離我們所堅信的藝術型態。身體和精神的分離、西方的進步和非西方的退步、優越的男性(白人)和處於劣勢的女性(非白人)之類陳腐的世界觀
――
雖但如此,仍隱約健在的世界觀
――
在這次雙年展中失去了立足之地。
【4月特別報導│藝術敘事的真實與虛構】實事還是故事?探索藝術的敘事能耐–塞納河畔維提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真實故事」
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真實故事」特展共集結卅六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探索當今多元的網路溝通系統與管道的盛行,如何讓每個人都擁有私人發表空間以提出個人意見的現況,但隨著不同勢力與派系的意識操作而造就社會流傳許多難以辨證的謠言和傳說的現象,玩弄真假不明與模稜兩可「另類現實」的論述脈絡,形成所謂「後真相」的時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