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特別報導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收藏+設計專欄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5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時空誌異 特別報導】劉玗 敘事節點與體感秩序
劉玗的創作靈感經常源自某個獨特、巧遇的「時刻」(moment),,這些短暫畫面或特殊境遇,成為她以「獨特的巧遇」為方法展開創作的素材。由於創作時有著採集對象的需求,劉玗也逐漸發展出類似田野調查的創作型態,她特別關注其中「人」的視點,並發覺事物總是相互牽連。各式敘事宛如相互關係中的節點,它們來自各方,交織著現實及想像,隨藝術家的關注與檢視而彼此相連、擴增,挖掘並塑造出各自獨特的存在狀態。
【5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時空誌異 特別報導】張碩尹 時空感知的跨域與共在
張碩尹的創作形式多元,涉獵議題廣泛,卻始終都不離一核心母題——人與科技、社會之間的關係。近期,張碩尹關注科技藝術與在地的連結,並通過互動機制創造有機的感性體驗,以觸及更幽微複雜的人類視域與生存狀態。如藝術家所言,科技觀看的是集體,它探討著共同記憶,也勾勒出人對未來的想像。
【5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時空誌異 特別報導】沈昭良 鏡頭下永續的人文風景
對沈昭良而言,攝影除了作為表述思想、抒發情感的藝術展現,亦不斷拓深其與人和環境間的連結。從新聞界進入藝術圈,過往的採訪實務與拍攝經驗,讓沈昭良更聚焦於主題式的影像紀錄,近距離書寫本土庶民的文化環境與生活面貌。
【4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時光的流沙 特別報導】楊北辰 潛藏於物中的時間線索
楊北辰的木雕創作圍繞真實物件展開,無論是生活中別具意義之物,或因流傳百年而痕跡斑斑的西方古籍,均在其展現著精湛技巧的刻刀下,於世界留下真假難辨的雕塑分身。憑藉「藝術的兩隻腳」——觀念和技巧,藝術家不斷追尋能體現物質與精神的雕塑境界,也引領觀者走向由私密日常積澱而成的時光,以及在創作時投入其中、無法切割的自我。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