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特別報導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收藏+設計專欄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9月│對話藝術家系列:須臾化境 特別報導】曹吉岡 至簡與空無間的廣闊天地
從具象寫實的長城組畫、山水風景,走到比元代詩人倪雲林「花不開、水不流」的寂寞境界更為深遠的無人之境,曹吉岡的筆下山石亦由繁入簡,在減去之中為觀者開拓出更廣闊的天地。
【9月│對話藝術家系列:須臾化境 特別報導】薛保瑕 感知的回應與探真的軌跡
薛保瑕關注抽象藝術,並一路以抽象藝術在不同時期的美學觀點、於當代如何重新定義自身為問題意識,她的創作是對藝術本質的追尋,蘊含著理性與感性的動能,她凝視過往,也追索其於現實的延續,解讀又創造,建碼也解碼——猶如其自我形容,就像是「腳踏車鏈」——往往又帶有現象學的質地。
【8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感官的伏流 特別報導】陳庭榕 感知材質與記憶媒介
大學就讀哲學系時,陳庭榕便已展現出對展演性高、具直接情感傳達和共感可能的藝術形式的興趣。後來她轉赴德國、奧地利學習藝術,此後開展的長年旅外生活,或許為她帶來異鄉人的身分,卻也形塑了她對群體和群體間、文化象徵在不同社會中如何被解讀挪用的視角關係等種種「關係」既敏銳又細膩的關注。
【8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感官的伏流 特別報導】姚仲涵 聲光共演的感性舞台
喜愛音樂的姚仲涵,從認識DJ、去看現場演出,到接觸正式的聲響藝術和噪音表演,這些歷程開啟了他對於聲音的認識與想像,後來,他的聲音藝術更有了光的陪伴。從日光燈一齊走到LED燈的時代,他的聲光裝置、現場展演,時而以光引導觀眾去閱讀空間,有時聲音是主角,光作配角,或以「直播」探討時間和空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